日前,第五届凯美纳呼吸、胸外POST-ASCO肺癌分子靶向治疗论坛于成都开启,本次会议从肺癌靶向治疗、内科治疗和外科治疗三个角度传播最新进展,解读临床热点,结合中国肺癌患者特点及国情,开展多学科讨论。《医悦汇》记者为您带来现场报道!
浙江大医院李雯教授分享了肿瘤小标本获取的相关问题,本环节讨论由第二医院白冲教授、医院田坤教授共同主持,医院董宇超教授、哈尔滨医院霍建民教授、医院程兆忠教授、医院王业教授、医院涂军伟教授、医院靳建军教授就肿瘤标本获取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议题
肺癌内科肿瘤小标本获取的相关问题及液体检测的专家共识
讲者:浙江大医院李雯教授
李雯教授表示,病例诊断是肺癌确诊的金标准,精准分子分型是精准治疗中的首要环节,也是患者生存获益的前提。目前临床中获取肿瘤标本的方有如下:针对周围性肺癌,可以通过诊断性手术、胸壁穿刺活检、支气管镜活检等方式;中央型肺癌可以通过痰细胞学检查或支气管镜活检来获得标本。
支气管镜检查技术对于肺癌的诊断和分期具有重要价值。经支气管镜活检取材,易操作,损伤较小,诊断阳性率高,安全性好,此技术与放射学、电磁导航技术和超声技术的整合提高了对远端气道的检查范围,促进了对病变的准确分期。
讨论环节
主持人:第二医院白冲教授、医院田坤教授
讨论嘉宾:董宇超教授、霍建民教授、程兆忠教授、王业教授、涂军伟教授、靳建军教授
医院董宇超教授:检测技术目前还是比较成型的,对于临床医生来讲更多的是获取标本质量的问题。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穿刺技术也比较发达,所以对于取病灶标本技术越来越高。
哈尔滨医院霍建民教授:临床取标本非常重要,液体检测的诊断需要规范。关于基层常规的检查,比如说活检,刷检,BALF,顺序还存在一些争论。
医院程兆忠教授:①肺癌的诊断和基因检测需要标本,而且最好的标本是组织学标本。如果取不到,血标本也可以作补充,而外周病变可以采取冷冻标本的方法。
医院王业教授:呼吸科医生在获取小标本方面具有优势,液体活检已经非常普遍,但还需要多方探讨。
医院靳建军教授:肺癌小标本取材相关问题牵扯方面非常多,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不同类型标本取材顺序还需要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