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对策》由易方达黄金ETF及联接基金特约播出
年第一天便迎来全面降准,除了对冲一季度的流动性压力,更是整体银行间市场流动性以及宽松程度的重要指标。全球各主要央行在过去的一年多次降息,前期宽松的货币金融条件将促进明年尤其是下半年全球经济的企稳回升。与此同时,国内修复性周期的到来,也令我国经济的下行压力得到阶段性缓解。不过与过去显著不同的是,在政策层面屡次提及加大逆周期调节的背景下,结构性问题所带来的压力依旧不容小觑。“这将需要一系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贯穿始终。”在明年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周期”与“结构”两条逻辑主线的演绎,将决定着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
首次降准意义何在?MLF、LPR是否也将相机下调?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具体路径是什么?LPR转换新规如何影响传导机制的疏通?未来“周期”与“结构”两条逻辑主线如何演绎?恰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我国经济将何去何从?第一财经《首席对策》对话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
伍戈的主要观点:1月降准体现流动性的对冲效应,体现货币政策宽松指标意义,短期内利率下行仍有各种因素的掣肘,流动性将更多向新动能倾斜,但旧动能仍具备上下游的拉动作用,周期性趋势将改善,下行压力有望阶段性缓解,结构性减速因素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仍旧显著。基建投资“托而不举”,虽有小幅回升,但改善有限。由于融资难等诸多原因,民企投资预期改善仍有待时日。迈入新的十年,供给侧改革仍将贯穿宏观调控的主线,微观主体的积极性有待激发。
第一财经:怎么来看第一天就进行全面的降准?
一月降准体现对冲效应体现宽松指标意义
伍戈:因为从资金的量上而言,我们并不觉得一下子有多大的量,因为有很多未来还要对冲的。与此同时,其实我们更在乎的是银行间市场的利率,其实我们也看得出来,在过去的一些降准的过程中间,其实对银行间市场利率的话,它的影响也不是必然的,但是这个我更愿意把它看作更能体现咱们整个银行间市场流动性或者宽松程度的一个指标。
第一财经:接下来MLF还有LPR的下行也可期?
短期利率下行仍有掣肘
伍戈:我想短周期而言,我们一方面确实受到经济下行的一个压力,但与此同时的话,我们还是能够感知得到在稳杠杆或者说稳房价的一系列约束之下,利率下行还是有一些掣肘的。所以我觉得就是说利率的下行,如果随着经济的下行应该是一个趋势性的,但是如果一季度确确实实受到了价格方面的掣肘,但二三季度如果经济到时候边际企稳的话,我想可能对利率下行的幅度会有一些比较明显的影响。
第一财经:去年您提到11月份的这几次不同类型利率的下调,看似降息,但其实更多的是一种利率基准转换期的曲线平移,这个如何解读?
MLF作为基准利率引导趋势将越发明显
伍戈:就是说利率的话它是有一个利率收益率曲线的,往往当一个基准利率下降之后,其它的利率往往会是在市场的引导或者官方的引导之下它会随之而下降。所以我们觉得关键还是要看基准利率的变化,而按照目前的央行的原则,似乎越来越把MLF利率作为一种基准利率,所以动了之后,我相信其他利率目前都会跟着动,所以我们想关键还是要看MLF到底是怎么一个动法,其他利率应该都是一个顺水推舟或者顺势的一种变化,而不能理解为是一种多次的降息的行为。
第一财经:所以我们现在一直在说降息、降准,金融要支持实体经济,我们降准的水到底去哪了?或者说先去哪儿后去哪儿?
流动性要更多向新动能倾斜
伍戈:当然如果在中国既有的经济结构之下,我们看得出来,不管是从贷款的投向,还是债券的融资的方向,其实最大的吸金大户还是我们传统的一些经济动能,包括我们所说的基建、房地产,那么如果准备金率下降的话,我想这一部分的资金肯定也会顺势而为,去这些旧有的结构的动能。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目前监管部门对于商业银行投向,特别是对中小微,特别是制造企业的贷款有更多的一个要求或者更多的一个激励。在这种情况之下,我想如果准备金率下降了,整个的信贷的扩张以及M2的扩张边际上,它会往这些新的动能,或者说是中央强调的这些所谓的实体经济部门更多的倾斜一点,但是从总量和计量上而言,我想可能是一个小步快跑,是一个边际上的慢慢的集中或者是一个投放的过程,
第一财经:就像您说的,他还是去了基建和房地产,最终再流向新动能,是不是还是比例会少一点,速度会慢一点?
伍戈:这也取决于怎么定义实体经济,广义的实体经济的范畴,而不是说觉得房地产和基建完全不是实体经济,但是我觉得这一个度的问题,就过多的资源放入了旧的动能,可能会对经济的效率各方面有所伤害,但是在短周期的特别是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的时候,逆周期的调整我觉得还是更重要的,而且在逆周期调整过程中间,它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带动我们的上下游的各个产业和行业。
LPR新规有利于加快存量贷款转换
第一财经:LPR最近推出了转换新规,比市场和机构预计速度要快一点,您怎么来看新规推出之后,对于疏通传导机制的作用?
伍戈:我想LPR体现了决策者觉得现在实体的融资成本,特别是中小微的这些企业的融资成本一直居高不下的一种担心。他们也迫不及待地采取一些措施,包括所谓通过实体端的贷款利率,更多的以银行间市场的利率,包括您刚才谈到LPR利率相挂钩的一种方式。我想过去的话,一段时间推进主要是增量的贷款,但最近刚才您提到的LPR的一些定价的基准的加快,可能更多的是针对一些存量贷款,特别是对居民的存量的房贷的基准的转换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间其实机制当然是重要的。
LPR应更公开、完整反映市场化报价
但是我们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