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医院胸外一病区的病房内,71岁的郭大爷和家属正在收拾行李准备出院。说起出院应该高兴,可郭大爷竟有些不舍,面对记者眼含泪水。过去的这20多天里,郭大爷经历了“不能手术→切右全肺→自体移植”的跌宕人生。“感谢刘院长,是他们团队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郭大爷平时烟不离手,平均一天2包烟,三年前因前列腺癌做过一次手术。一个多月前,郭大爷因为呼吸憋闷、咳中带血由老家铁岭来到沈阳,医院无果后到医院胸外科就诊检查。胸部CT发现右肺上叶支气管根部肿物,纵隔淋巴结增大,更糟糕的是肿块侵犯右肺动脉主干和右肺主支气管,气管镜病理诊断为鳞癌。
医院肿瘤专家团队MDT(多学科会诊)的综合考虑,鉴于肿块位置特殊,如果直接手术切除,大概率需要切除右侧全部肺叶,而患者年纪大,患有肺气肿,本身肺功能很差。如果行右全肺切除风险巨大,患者几乎不能耐受,手术具有极大的风险和术后并发症的不可预见性。看着郭大爷渴盼的眼神和强烈的求生欲望,胸外科团队不抛弃不放弃,敢于担当,提出新方案——为郭大爷制定了先做2周期的新辅助+免疫治疗,再手术的诊疗计划。希望通过术前治疗,让肿瘤缩小,使手术达到保留部分肺叶,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
随后的一个月里,郭大爷顺利的完成了两个周期的新辅助治疗。但复查结果却不遂人意,肿瘤和治疗前对比并没有缩小,与大血管、支气管、气管的关系依然紧密,郭大爷和家属焦急和满怀期待的目光又全部投向了胸外科团队。
作为学科带头人的副院长、胸外科主任刘宏旭教授带领团队就郭大爷的病情,进行了反复研究。大家一致认为继续保守治疗不会给患者带来更佳的效果,要想根治,只能通过手术切除肿瘤。但如果要完整、彻底的切除肿瘤,常规外科技术只能切除右侧全部肺叶,患者已经71岁高龄,肺功能不是很好,这样会给患者造成极大的创伤,甚至有生命危险。最佳的手术方式是保留住部分肺叶,但肿瘤侵犯支气管及肺动脉过长,存在切除后气管血管无法重建的问题。那么,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病例,刘院长团队不抛弃不放弃,迎难而上,大胆提出新方案——自体肺移植。
自体肺移植手术难度极大,对术者和团队配合的要求非常高。为此,刘宏旭院长治疗团队联合手术室、麻醉科、ICU等专家,从病变的游离、血管阻断、术中麻醉、抗凝、离体肺组织的保护、移植吻合顺序、术后管理等等细节做了详细的讨论、准备、布置。
11月12日,郭大爷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进入到手术室。所有人员都按照术前的预案,紧张而有序的忙碌着。上午9:30手术开始。随着解剖游离的进行,中心型肺癌术前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影响凸显出来。支气管水肿严重,血管鞘黏连纤维化,血管脆性增加等多种不利因素,大大加剧了手术的难度。
随着右肺上叶扩大切除的完成,与术前评估一致的情况出现了,由于肿瘤累及范围过大,支气管切除范围上方已经平气管隆突水平,下方平中下叶管口,强行直接吻合容易造成因吻合张力过大而导致失败,同时中下叶静脉过度牵拉也很可能导致回流障碍。经术中讨论最后决定按术前既定准备方案行中下叶自体肺移植。
自体肺移植需要将郭大爷剩余中下叶切除后移除体外,首先通过沙冰进行低温肺保护,接下来使用低温保护液进行顺行、逆行动静脉灌注排出肺内残血。离体操作完成后将无血中下叶小心翼翼的转回到胸腔。先后顺利完成了气管与支气管吻合;肺动脉吻合及中、下叶静脉与上叶静脉近心端残端的吻合。由于中叶静脉管腔大小与近心端残端吻合口存在较大差异,保证静脉吻合后吻合口无漏血是手术难点同时也是成功的关键之一。
最终,经过8个多小时的攻坚克难,在刘宏旭院长的带领下,胸外一病区完成了本院首例自体肺移植。仅仅手术完成之后并不算最后的胜利,手术后仍然存在出血、吻合口瘘,狭窄,动静脉瘘、血栓甚至免疫性肺炎等多种风险。
术后医护管理小组,昼夜轮换,严密观察病人的情况变化。在护士长胡秀芬的带领下,护理团队特别制定了肺移植患者的护理方案。“因为是首例肺移植患者,而且术前还进行了新辅助治疗,在护理方案上我们进行了充分的风险预判。最担心的是血栓、咳嗽、出血。我们轮流看护,及时调整方案陪着病人一路闯关”护士长胡秀芬介绍说。同时,刘宇、张翊、金浩一医生一直在跟踪患者的术后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在胸外科全体医护人员全方位、24小时不间断的护理下,郭大爷恢复良好,术后第二天就可以自行离床活动,于11月24日顺利出院。
“我太感谢医院胸外科一病区了,这个团队医生也好、护士也好待我就像亲人,我这个被判不能手术的人,又有了第二次生命。我要好好活下去,要对得起为我付出这么多努力的人。”采访中郭大爷的感谢不知说了多少次,激动的眼泪止了又止。
医院胸外科在规范化诊疗的基础上一直致力于胸部肿瘤诊疗的开拓与创新,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无论是在手术技术还是治疗理念上逐渐形成了“国际标准、辽肿特色”。特别是在刚刚召开的辽宁国际肺癌高峰论坛上,针对局部晚期肺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经验进行了分享,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一致认可。
医院首例自体肺移植手术的成功开展,开创了我院胸外科发展的新起点。胸外科人以其踏实稳健、锐意进取、勇于担当、攻坚克难、不断创新的精神跨入精准医疗新时代。
图文撰稿:木子
审核:刘宏旭
文/图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