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之前体检查胸片都没事,一查CT就怀疑是肺癌?”近日,刚拿到体检报告的王伯惊呼。因防疫需求,CT检查在临床需求上升,偶有患者在CT检查中无意发现肺结节。这是因为,CT检查肺结节比胸片更为敏感。发现早期肺癌也不用慌,及时手术能够获得治愈。
根据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在过去30年,我国肺癌发生率上升了%,且发病人群有逐年年轻化的趋势,不吸烟女性也成为肺癌的好发人群。
早期肺癌一般比较隐匿,当患者出现咳嗽、胸痛、咳血等症状就诊时,往往已经到了肺癌中晚期。早期肺癌以外科治疗为主,5年生存率大于90%,而晚期肺癌往往发生了肿瘤转移,失去手术机会,5年生存率小于18%。因此,肺癌的早诊断、早治疗对于预后与生存尤为重要。
早期肺癌病灶体积小,一般不超过10mm,而且密度淡薄,呈磨玻璃密度。X线胸片检查的密度分辨率低,对于磨玻璃密度结节不能显示,而且肺癌小病灶往往容易受到心脏及椎体遮挡,容易遗漏。
低剂量胸部螺旋CT检查辐射剂量低,速度快,对肺部细微结构具有极高的图像密度分辨率,可对病灶进行0.5mm薄层数据重建分析,被公认为是肺癌早发现早诊断的最有效手段。在新冠疫情期间,本院住院病人及陪护人员的入院CT胸部检查中,就意外发现了好几例的早期肺癌,转至胸外科顺利完成了微创手术,获得治愈。
《年中国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建议,肺癌高危人群,包括肺癌高发地区、年龄50-79岁、吸烟指数20包/年、有肺癌家族史,既往有肺部疾病史,具有职业与环境致癌因素等,每年做一次CT检查。结合亚洲空气及油烟污染诱发肺腺癌风险的特点,建议女性非吸烟人群也要重视胸部CT低剂量筛查。
□广州中医院影像科郑芸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