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
F
A
YG
初为人母
の
情绪变化管理
E
O
B
C
宝妈的情绪变化离不开0-3岁宝宝的生命状态和情绪状态。我们只有了解孩子的生命状态跟他的情绪状态,才能够理解妈妈的情绪变化和妈妈情绪状态的来由等等,从而才能处理好情绪。
本期赟课堂邀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特邀培训讲师-暖风老师为大家讲解《初为人母的情绪变化和管理》。
01
生理的因素
心理的因素一定离不开生理的因素。我们先讲讲身体的部分,因为这个机制很多妈妈是并不知晓的。就我接触到的产后抑郁的案例,还是非常多的。
产后抑郁的共性是什么,背后的心理动力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状态?
在怀孕期间,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变化会导致身体产生物理变化和心理情绪上的变化,这种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变化来自于胎盘本身。胎盘会产生高水平的孕激素,分娩后,胎盘就离开了妈妈的身体,导致妈妈的孕激素水平突然下降。
孕激素是控制大脑的化学物质的,它特别的作用即是改善情绪。所以你会看到很多孕妈妈在怀孕会变得很有母爱、变得柔和,其实就是孕激素在控制这大脑的变化。孕妈妈生完宝宝后,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失衡就会导致生理变化发生。雌激素的症状包括妈妈的体重增加、情绪波动等,然后产后抑郁。
产后抑郁典型的症状是食欲不振、容易生气、敏感、自卑和经常哭泣。妈妈会觉得自己无能,担心照顾不了宝宝,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然后就自我惩罚。
02
孩子的三个阶段
孩子的0-3岁有非常重要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叫3-4个月的融合阶段。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和妈妈处于一个融合共生的阶段。宝宝在两个月内,基本处于自闭期,无论说什么,Ta都没有回应。Ta在自己的世界里,突然笑、突然哭妈妈都不知道。
那么,在这一阶段妈妈的状态是什么样的呢?刚生完宝宝的妈妈满脑子是孩子,再加上中国坐月子的传统,这个阶段基本是不出门的,所以妈妈也是处于一个自闭的状态里面。
在这个阶段的妈妈跟孩子一样,处在非常敏感的状态,孩子和妈妈是融为一体的,所以就叫做0-4个月的融合共生的状态,也叫精神病性的状态。产后婴儿的眼神、婴儿的状态,会唤起妈妈自己在婴儿时期的生命体验,在婴儿时期很多的生命体验,其实是很无助、很害怕的,担心自己有没有人照顾等等,而这个时候也会唤起妈妈曾经作为孩子时和自己妈妈之间的一些印记。
有些妈妈如果和外婆关系不好,她就会抑郁,这就是产后抑郁的一个动力性的原因。在这种精神病性或者融合性的状态里,妈妈很容易在抑郁情绪下无法自拔。所以在这个阶段里的妈妈,需要被家人照顾和关心,预防产后抑郁。
第二个阶段,6个月到3岁的相对依赖期。6个月到3可以分成五个阶段,6个月到14个月,14个月到20个月,20个月到24个月,24个月到30个月,30个月到三岁。在这五个阶段里,婴儿是有一个非常丰富的情绪变化。那么,主要有哪些变化呢?
6个月开始,母婴融合部分就开始结束了,婴儿和妈妈开始有了互动和交流,这就意味着婴儿在这个阶段与母亲进行分离的需求产生。婴儿开始有了自己的一些自主独立需求,但是母亲可能认为这种独立过早,现在连爬都不会爬,于是就形成了一个矛盾整合的阶段,在这阶段,妈妈担心孩子会受伤、危险,而孩子又想体验外面的世界,于是妈妈就很焦虑、担心,这就是一个独立的矛盾阶段。
孩子一方面要独立,一方面要依赖,还没有能力独立。3岁以内的阶段指婴儿在经历了矛盾期实践期及整合期、分离个体化期。婴儿会经历一个抑郁的阶段,他能体会到对于妈妈分离的担心,然后他就会陷入抑郁的状态。
如果妈妈对于婴儿6个月到3岁之间的每个阶段的行为和情绪变化不了解的话,妈妈就会自我怀疑,发脾气、内疚、悲伤。
另外,孩子断奶后,无论是全职妈妈还是职场妈妈,都会经历孩子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变化,在这个心理变化中,妈妈可能没有跟上孩子情绪变化的步调,就会使自己陷入各种情绪冲突中。
妈妈在这个阶段会经历分离反应,也就是分离焦虑。如果妈妈存在有过度的分离焦虑,那么建议妈妈进行一些专业的心理干预和处理掉这个分离焦虑,以免影响到孩子,这是妈妈必须要注意的一个问题。
三岁以后的孩子慢慢走向独立,孩子开始跟父亲形成二元关系,跟整个家庭形成三元关系,这时的妈妈情绪变化也稳定了下来,终于走过了一孕傻三年的阶段了。
03
妈妈的养育态度
在心理学里有这样的一个概念,叫做60分的妈妈是足够好的妈妈。为什么这样说呢?
60分的妈妈是一个能够很好的照顾好自己的需求和照顾好自己的情绪的妈妈,同时,60分的妈妈也会欣赏和爱自己的孩子,这样的妈妈会有原始的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