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火柔中,内性昭融,抱乙而孝,合壬而忠,旺而不烈,衰而不穷,如有嫡母,可秋可冬。
——《滴天髓》
上面这段话出自《滴天髓》。
《滴》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我猜听说过的小伙伴不会很多,看过的就更少了。对于家里有中医,或是了解中医,或是对于中国古典命理学感兴趣的读者应该会知道,《滴天髓》与《子平真诠》两本书被民国命理学家--徐乐吾称为:“最为完备精审,后世言命学者,千言万语,不能越其范围,如江河日月,不可废者。后学者研究命学原理,得此二书,不致于误入歧途。”
《滴天髓》是一本可以和《易》相提并论的奇书(虽然我从未敢碰过《易》),其中以天干和五行为基础,对人的各种命理进行了类比式的阐述,意在形神并茂的使读者对于各种人格了然于胸。比如“甲木参天,脱胎要火”,“丙火猛烈,欺霜侮雪”,“戊土固重,既中且正”,“辛金软弱,温润而清”,“癸水至弱,达于天津”,初看文字,虽然不是完全了解本意,但读者也对其相应的命格有了感性的认识:甲木的伟岸,丙火的刚烈,戊土的中正,辛金的温润,以及癸水的柔弱。
这本书小V也只是出于好奇,对于其中部分章节略读一二,结合着自己对于西医肿瘤免疫学理论粗浅的了解,有时竟隐约的感觉到,其中部分描述,似乎和肿瘤以及机体免疫力很贴合,譬如III期肺癌,很像是《滴天髓》中所描述的“丁火”的状态。
先来看看西医中最为经典的免疫编辑理论:
学说的主要内容是:免疫系统抑制肿瘤生长的同时,肿瘤的恶性程度逐渐强化,这一过程称为免疫编辑,免疫编辑理论认为免疫系统和肿瘤相互作用经历3个阶段,清除,平衡,以及逃逸。
再来似懂非懂的给大家解释一下起始那段话的意思:
“丁火柔中,内性昭融”就是说:丁火,也叫“炉中火”,温和而暖融,内裏光明,蕴藏著强大的光热能源,慢慢散发出来,”火“如同的免疫力,持续保护着人体不受侵袭。
“抱乙而孝”本意是说:春天能制辛金使不克乙木偏印,是子能护母的孝道(乙木为丁火之母)。乙木本畏辛金,而丁可制辛护乙,(而丙火抱甲木则会焚甲)。
结合到免疫学的理论,是说免疫力也需要很好的润养,“甲木”“乙木“指的是都是组成身体的物质基础,若是免疫力过强,达到“丙火”那种“欺霜侮雪”的程度,即便是伟岸的甲木,也会被焚烧,表现出来,就是西医中的自身免疫病吧。
“合壬而忠”是说:丁能合壬化木制土,使己土不浊壬水,是臣能谏君之忠心(壬水为丁火之官星,丁壬合化木後,一可免己土污染壬水,二可使戊土不来欺壬也)。
中医理论中,心乃君主之官,五行主火,直接决定免疫力。肝木,脾土,肺金,肾水皆为臣,结合西医免疫学理论,大体说的就是:只有在免疫力持久保持的情况下,机体各个部分才能有效的行使各自的功能,协调一致的为心服务,整个人才能看起来神采奕奕。
“旺而不烈,衰而不穷,如有嫡母,可秋可冬”这段比较好理解,就是说:当免疫力处于“丁火”的状态时,在夏天虽强却不至於过猛,秋冬虽弱而不致於消灭。“嫡母”是说相助的因素,这里指甲木,若见甲木,则如灯添油,虽衰不至於穷,故曰可秋可冬,皆柔道也。
意思就是说,如果加上身体素质本身就不错,那么有质量的长期生存应该是没问题了。
那为什么说三期肺癌患者的免疫力是“炉中火”呢?
无论是否学医,大家都清楚,疾病的发展就像色谱的变化,不是一个截然的状态,而是一个渐变的过程。TNM分期把肺癌分为I-IV期,是为了方便大家从整体上对疾病进行认识,也方便专业人士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但在分期之下,免疫力和肿瘤一直再做不懈的,动态的博弈和争斗。
III期肺癌,占全部肺癌的大约15-20%,却是疾病状态变化的关键时期,“关键”在于:III期内的干预措施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疾病的走向,是趋于疾病萌芽的早期,还是步入“万劫不复”的晚期。晚期患者并非全都不能治愈,但实在是寥寥无几,但III期肺癌就不一样了,如果处理得当,虽然治疗可能很繁琐,但是有治愈希望的。
目前III期肺癌主要分为可手术和不可手术两大类,但两者的界限相对不固定。说“不固定”,是因为对于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病人,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手术,放疗,化疗,靶向,直到PACIFIC中的巩固免疫治疗。接受以上各种治疗,都有治愈的案例,也都有失败的事实,如何协调以上各种治疗模式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让“炉中火”不熄灭的过程。
作为一个内蒙人,小V非常有幸的了解过“炉中火”的含义,因为那就是自助烧烤中生活的全过程。
大家都参加过篝火晚会,那里的篝火,说的是“丙火”,炽热猛烈,人不可近。“丁火”则不同。如果你自己点过炉子烧烤过,就一定知道,什么时候能烤肉呢?在看不见火苗的时候,温度刚好。既可以让肉质内外皆熟,又容易掌控火力,不至烤焦。
怎样才能获得这样的火力呢?其实并不容易。关键在于两点:空气和燃料。现在很多烧烤都是看不见火苗的电炉了,很少见到上图的炭火炉子。若是炭火烧烤,首先要在炉子上铺好引燃的报纸,之后在其上铺上干柴,之后一部最为关键,将木炭用斧子敲成大小块不等,先把小块和碎渣洒在木柴之间的缝隙之中,不可太密,也不可太松。
下面是点火,用明火将报纸引燃后,需要加大风力,增加空气流通;当浓烟起时,证明碎炭已经开始燃烧,此时切不可急于加入大块木炭,而是要继续加紧煽风,让木柴充分燃烧。当木柴都被点燃时,烟气反而会小下来,此时的燃力都已经蕴藏在木炭之中了,只有煽动,就会燃起明火。
这个时候再逐渐加入大块木炭,同时持续大力煽风,虽然压好木炭后从表面上看不见明火,但此时的火力已经不能被轻易亚灭,只待木炭全部引燃,炉子就生好了。之后再等到明火消退,木炭泛白,便是理想的“炉中之火”了。
以上的过程中,就蕴含着唤醒III期肺癌患者免疫力的秘密:
火,就是人体免疫力;
木炭,代表肿瘤负荷;
报纸,木柴是肿瘤发生之前,人体免疫赖以决定的基础条件;
斧子,代表传统的放化疗
而空气,就是免疫治疗,PACIFIC中的巩固治疗模式。
当肿瘤负荷不大时,免疫之火足以将碎小的木炭燃烧殆尽;当加上大块木炭时,代表III期中的免疫负荷,单纯的火力增加并不能消受这些燃料,需要借助斧子,把木炭分解为小块,如同放化疗,将肿瘤组织分解,之后辅以流动的空气: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让免疫力充分释放,逐步消解肿瘤,达到完美而持久的平衡;而晚期肿瘤则是过大的木炭,很容易压灭炉火,如不进行“刀砍斧凿”的化疗,单凭吹送空气,很难引燃。所谓的“如有嫡母”,正是指患者本身的条件,简单理解为PS评分吧,有了好的身体,才能“可秋可冬”。保护好自己的“炉中火”,避免从“暖暖”变成“凉凉”哦。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治疗顺序问题:放化疗和免疫同时应用,相当于一边砍碎碳块,一边吹送空气;而先用放化疗,之后巩固免疫治疗,似乎更符合“炉中火”的点燃过程,也更易于理解。
以上就是小V从《滴天髓》中大开脑洞得到的一些关于III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未经核实的言论,欢迎留言拍砖。最后告诉大家,老外们是如何翻译“丁火柔中,内性昭融”这句话的:
Kindnessandharmonyarethekeyelements.
祝大家节日愉快!
星空下的小V沧海横流,力博浮沉